從中山女高到台灣藝術大學(2)大學篇

這一篇應該比較短,主要專注在內心的想法改變,有太多事不能直接寫出來XD

我必須承認,因為一直專注在準備考試的關係,所以直到真正入學之前,我都沒有去過台藝大。雖然有耳聞台藝大的校園跟周遭環境,不過最一開始我就下定了決心:那些外在事物不會影響到我要讀動畫這件事!

坦白說,我真的是小看了校園生活的影響力。

最一開始,我就像平凡的大學生一樣,非常期待大學生活,有更多個人空間、專業能力的培養、突破同溫層的藝術領域。如果高中對我來說是群育的巔峰,那大學,我就想專注在個人的專精與突破了。

光是從我當初跌倒的科目--素描,就可以知道,我是完完全全的不足。光是畫一個石膏就畫得亂七八糟,而系上多數的同學通常都已經在美術班或畫室畫得很熟練了,靜態的素描對多數人來說不是個問題,所以我知道,如果我想努力跟上大家的腳步,就一定要把素描練好,因為素描真的是一切的基礎。

還有,親身體會過後,我再也不相信有人說的「畫動漫人物不學素描也可以呀~」我不是認為這句話全然錯誤,而是完全不適用於我身上,這句話在我這裡行不通。素描給予我的成長並不是立刻體現的,雖然當下會完成一幅畫,但那幅畫不是重點,重點在於從素描延伸出的:觀察力、明暗、構圖、角度精準、抓比例、線條等等……也就是一些基礎理論的實踐。

至少我不是能馬上從一個作品中立刻快速進步的人,所以掌握到理論的實踐很重要,這會讓我意識到我有在學習、有在進步,縱然完稿成效不高,可是對現階段的我來說,能夠掌握形體跟結構就已經是很大的挑戰了。

尤其動畫非常重視抓結構,如果你很會畫畫、很有風格,可是每一張原畫都畫的不一樣、不像同個角色,那也是非常要命的事。而素描正是練習抓結構,即使在畫動畫的時候總覺得「好累!像機器人一樣要COPY角色真的好累!」但真的很考驗繪者的基本功。

不過這些都是後來的體會了,因為大一上學期還沒接觸到專題動畫,所以自然還沒有這種感觸。大一上學期對我來說相當快樂,素描、速寫都很認真在思考如何提升,學習3D建模也很新奇有趣,獨自完成聖誕動畫也是很有挑戰性的作業,20秒動畫雖然畫得很折磨但也意識到動畫一些很困難的眉眉角角。

可是藝術大學終究是顯現我缺點的一個很現實的地方。我在學術相關的通識課通常可以輕輕鬆鬆拿高分,例如以申論題為考題的希臘羅馬史,只要照常發揮通順的論述能力,我在學期末就成功拿到96分的總成績。可是,在本業(也就是術科)方面就沒那麼好運了,我總是覺得自己有學到東西,但學得還不夠快、不夠多,因為教授人都很好、給予的自由度很高,甚至不會出現太嚴厲的評論,讓我這種填鴨式教育下的學生有點無所適從XD這真的是很無奈的地方吧,我必須學會不在他人鞭打底下也能自己好好提升,不要總是依賴外力壓迫,不然我會變成徹頭徹尾毫無自制力的人。

這真的是我到大學必須克服的困難。以前的我,如果是面對自己的事情,就很容易鬆懈;面對團體的事情,就會不斷壓榨自己跟上別人,只因為不想拖別人後腿。也就是說,過去我的努力來源是因為「別人壓著我」,但現在沒有人壓著我了,我得告訴自己:我的未來,只有我在意並且能夠負責。

這真的很困難,而且一直用力也很累,不想那麼累的話就會責怪自己:為什麼不願意多努力一點?多做一點?

尤其在大學觀察到,表現越好的人真的付出很多努力,不論是在課堂的出席率還是作業的準時繳交,光是態度就可以拉出差距。態度真的是做人的第一步吧,直到現在,我也還在努力端正對於課堂的態度,因為高中太愛翹課了,到大學仍然有這樣的趨勢。

第一學期就在新鮮感之中度過了。我不認為自己與高中時相比有巨大的成長跟突破,但至少,努力的目標都變得更加明確了。讓我感到痛苦的是,是我真的還離這個領域的優秀好遠好遠,我甚至沒辦法想像自己有辦法在這個領域發光,那種「是不是把自己放錯位置了?」的感覺越來越強烈,而這個感受,在第一學期就隱約出現,到第二學期則更加明顯。

第二學期與第一學期最大的不同,就是多了專題作業,專題包含動畫專題、遊戲專題。我在動畫專題擔任導演,在遊戲專題也用力主導,不過用四個字去形容這過程,那就是:力不從心。時間不夠用、腦袋不夠用,重點在,能力還遠遠不夠,卻要一直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。如果不快點完成就會完蛋,可是快了就會做不好。

我當初選擇擔任導演只是想起到一個穩定的作用,我也覺得自己是負責任的人。沒想到這個位置帶給我的壓力非常巨大,堪稱吃力不討好,以及我對這個位置還不熟悉、不了解(廢話,之前都沒有做過動畫,怎麼可能了解),也對做動畫整件事情雲裡霧裡摸不清,會出現一件比一件更讓我茫然的事情,專題就像是個黑洞一樣,把我這學期的能量全部吸進去。我敢說,如果時空能夠倒回,我絕對不當導演,並且這不是口嫌體正直,是真心這麼認為,因為我還沒有能力去承擔這個工作的份量。

我沒有感受到團隊裡那種彼此鼓舞、推擠往前的向心力,反而覺得整顆心沉在那裡,做動畫彷彿是我的負擔而不是目標。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專題結束,我感到無比茫然與失落,對於成果滿不滿意是一回事,而是我不喜歡那種「拚命去做某件事,但得到了什麼成長卻很未知」的空虛感。

我可以接受勞累,只要勞累能夠得到相應的成就感。一旦沒有成就感,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負擔、壓力、責任跟空虛,那我就會不知道自己在幹麻。

許許多多的作業都是這樣,還想做得更好卻沒有力氣了。做事的熱情馬上就會被現實的打擊給壓毀,沒想到在藝術大學,專注在作品時竟然感受不到熱情、向上的動力,反而是機械式的執行與永遠都不夠好的委屈,我想這是我大學四年必須面對的,也必須轉換心態的。

藝術聽起來像是在天上飛揚的領域,不過實際做起來,比較像在地上匍匐前進,偶爾會在泥濘裡來回摩擦。爆肝不是問題,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爆肝才是問題。

總結這部分,會有這麼多失望跟力不從心,完全是因為我的自身能力不足,沒辦法在這個領域盡情發揮、游刃有餘。因為是死命掙扎,所以當然會覺得很累、跟不上,但不論如何我都沒有選擇放棄,這也是少數我的執著。

說到在地上匍匐,不得不提台藝的環境。因為校園真的很小,也沒什麼漂亮、可以坐著安靜做事的地方,我在台藝非常難以體會創作氛圍。附近看起來很破(我想不到更好的形容),待到晚上看起來很可怕,所以我從來不在浮洲多停留,要不馬上回台北,要不去板橋吃飯。

雖然藝術與創作的氛圍是很抽象的,但我覺得這對身心狀態還是有影響。待在台藝,就像待在高中一樣,生活很無趣、就按照課表過,我也不敢安排課餘活動,因為鬼知道哪天開始忙作業之後,根本沒有心思去顧及其他課外的事情。比方說打工,我是完全不敢想的,光是畫動畫就已經累得半死還畫不完,要是還要去打工,那真的太不健康了。

別人都說藝術大學的學生很容易自以為是、活在自己的世界、很怪或奇裝異服,但至少就我自己的觀察,台藝的學生普遍沒有這個跡象啦XD也可能是因為我生活圈太小,也沒有認識太多外系的人,至少我們自己的科系,我不覺得同學的性質有跟國高中差很多。(要說藝術大學的特點,應該是很多人抽菸吧)

在台藝我感受不到藝術的薰陶,只感受到現實每天在我身上來回毆打,要活著當個人真的很不容易。在網路上曾經看到,台灣的三間藝術大學都上榜「生活機能最差」的大學前幾名,看了真的很唏噓。每次路過台藝,看到自己的校園,想到我們連系館都沒有、電腦跑不動又愛當機,小小的校地、沒有操場,被戲稱是摩斯漢堡附屬大學,我都覺得要是台灣能夠投注更多資源在藝術大學就好了。

不過,沒有資源就要努力爭取,所以希望我在藝術領域的追求,不只停留在台藝大吧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薩爾達傳說:曠野之息》遊玩心得(1)

《薩爾達傳說:曠野之息》遊玩心得(4)

KIRABASE 三創店 動漫女僕咖啡廳 X 薑餅人王國快閃主題店 ◆ 心得